广州都市报

您现在的位置: 安塞县 > 安塞县新闻 > 奋斗百年路启航新征程三求是网

奋斗百年路启航新征程三求是网

发布时间:2023/4/25 15:02:50

奋斗百年路启航新征程(三)

为人民服务:贯穿百年党史的红线

《求是》杂志记者闫玉清

年岁末,习近平总书记冒着严寒,踏雪前往地处太行山深处的河北省阜平县。在这片有着光荣革命历史的红色热土上,总书记深情指出,我们讲宗旨,讲了很多话,但说到底还是为人民服务这句话。我们党就是为人民服务的。

“为人民服务”这五个大字,作为中国共产党根本宗旨和初心使命的集中体现,贯穿我们党的百年历史,激励着我们党永远坚守,砥砺着我们党坚毅前行。

这让人不由想起了《为人民服务》这篇光辉著作。《为人民服务》是年9月8日毛泽东同志在张思德追悼会上的演讲。当年9月21日,演讲内容以新闻稿的形式在《解放日报》发表,新中国成立后,被收入《毛泽东选集》第三卷,是毛泽东著作的经典名篇。

张思德,出生在四川仪陇一个穷苦农民家庭,年参加红军,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经历过艰苦卓绝的长征,数次爬雪山、过草地,屡立战功,多次负伤。他工作勤勤恳恳,不计个人名利。年,因部队整编,他由班长改到中央警备团当战士,在延安枣园毛泽东等中央领导工作的地方执行警卫任务。年夏,为响应党中央开展大生产运动的号召,张思德主动报名到离延安20多里路的安塞执行烧炭任务,在工作中不怕苦、不怕累、不怕脏,充分发挥了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9月5日,炭窑在雨中突然坍塌,危急时刻,张思德奋力把战友推出窑口,自己却被埋在坍塌的土堆里,牺牲时年仅29岁。

得知张思德牺牲的消息后,毛泽东同志心情十分悲痛,提出为张思德开追悼会,他参加并讲话。在革命战争年代,牺牲的事情经常发生,张思德只是一个普通战士,也没有太多惊天动地的事迹,为这样一个普通战士举行追悼会并发表讲话,有着特殊的深远考虑。

当年亲历张思德追悼会的同志回忆说:“张思德同志牺牲后,警备团的战士有些议论:老红军,经过长征,负过伤,最艰苦的环境都过来了,因到山中烧炭被崩塌的炭窑砸死了,太不值得!这个情况被毛主席知道了,引发毛主席参加追悼会并发表了那样一篇关系人生价值的极其重要的讲话。”

追悼会于年9月8日下午举行,当年的《解放日报》报道,“到会者千余人”。追悼会开始后,“毛主席即缓步登台,怀着沉痛的心情向死者表示敬意”。

张思德(油画) 新华社发

在随后的讲话中,毛泽东同志从践行我们党和人民军队宗旨的高度,充分肯定了张思德同志,指出:“我们的共产党和共产党所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是革命的队伍。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张思德同志就是我们这个队伍中的一个同志。”毛泽东同志接着引用了古代文学家司马迁的一句话,“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阐明中国共产党人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指出:“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要奋斗就会有牺牲”,“但是我们想到人民的利益,想到大多数人民的痛苦,我们为人民而死,就是死得其所”。

“为人民服务”是这篇讲话的中心表达,处处体现了“人民至上”的思想。后来,在党的七大报告中,毛泽东同志又对“为人民服务”作了全面系统的阐发,深刻指出:“我们共产党人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又一个显著的标志,就是和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取得最密切的联系。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一刻也不脱离群众;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而不是从个人或小集团的利益出发;向人民负责和向党的领导机关负责的一致性;这些就是我们的出发点。”

历史不会忘记。70多年来,“为人民服务”穿越时空,照亮我们党的前进征程。党的十八大后,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精神境界,表达着对人民的无限挚爱,彰显出人民领袖深厚的人民情怀。

记者手记: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延安时期,毛泽东同志在追悼张思德同志时发表的《为人民服务》的演讲,深刻揭示了党群关系、干群关系、军民关系的真谛。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人民是我们党的力量源泉,我们党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必须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始终以百姓心为心。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我们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经常问问自己,是不是在忙着与党的根本宗旨毫不相关的事情?有没有一心一意在为老百姓做事情?我们干的事情是不是党和人民需要我们干的?始终把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记在心间、扛在肩头,创造出无愧于党、无愧于人民、无愧于时代的新辉煌。

到延安去!

《求是》杂志记者旷思思

“打断骨头连着筋,扒了皮肉还有心,只要还有一口气,爬也爬到延安城。”

20世纪三四十年代,延安这个在中国地图上并不起眼的西北小城,却成为无数中国先进青年心中的圣地。延安究竟有什么魔力,让他们偏向荆棘而行,不惜向死而生?这些青年中有的还出身富贵世家,过着优渥的生活。

到延安去!那里有救亡图存的希望!

那时的中国,已经到了最危险的时刻,中华儿女满目皆是山河沦陷的痛楚。

“祖国在受难,同胞在流血,炎黄子孙岂能袖手旁观?”当身在新加坡的钟萍为支持抗战而辗转回国,却痛心地看到:街上,一面是在寒风中冻得东倒西歪的难民、乞丐;另一面则是那些国民党的军官们尽情作乐,国家民族的深重灾难,人民的痛苦呻吟,似乎同他们毫不相干。

莽莽神州,已倒之狂澜待挽;茫茫华夏,中流之砥柱伊谁?民族危亡关头,中国共产党高擎团结抗战的伟大旗帜,挺起了中华民族的脊梁,支撑起全民族救亡图存的希望。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和敌后抗日武装力量的不断发展及其取得的辉煌战果,与国民党政府消极抗日、不断退让的所作所为及其恶劣后果,形成了鲜明对比。“延安作风”和“西安作风”的巨大反差让很多民主人士感叹:“抗日救亡的希望在延安”。

要抗日,要寻求民族独立,就应该跟共产党走,这正是无数爱国青年奔赴延安的初心。

到延安去!那里的人民是自己的主人!

毛泽东的表兄曾因生活困难,希望到延安谋一份差事。毛泽东回信拒绝说:“因为我们的党专为国家民族劳苦民众做事,牺牲个人私利,故人人平等,并无薪水。”

人民,只有人民!只有懂得“人民”二字在中国共产党人心中的分量和地位,才能明白共产党的领袖们为何如此清廉清贫,才能明白延安为何如此让人着迷。

美军观察组曾在延安看到:“领导人轻松地在他们的人民当中走来走去”,“士兵和军官在轻松的同志式友爱气氛中,相互谈天和开玩笑”。

在延安还能看到这样的特殊画面:敦厚朴实的农民们手中攥着黄豆,信任谁,就把豆子放在谁背后的碗里,豆子就是一张选票。没有文化的农民用这种最简单直接的方式来表达他们的民主权利,寻回了他们几乎忘却的自尊。

“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毛泽东。他为人民谋幸福,他是人民大救星。”一个冬日清晨,一位农民见到红日喷薄而出、霞光满天,心中顿觉“毛主席不就像这太阳吗”,于是放开喉咙唱起来,一首《东方红》随之传遍大江南北。这是从人民心头自发流淌出的歌声。

到延安去!那里代表了中国前进的方向!

当美国记者斯诺走进延安,透过毛泽东居住的简陋窑洞、周恩来睡的土炕、彭德怀穿的用缴获的降落伞做成的背心,他看到了共产党人艰苦朴素的优良作风、矢志奋斗的坚强意志,盛赞这是“东方魔力”、“兴国之光”。

当时的陕甘宁边区处在四面包围之中,却创造出了中国其他地方难以看到的“十个没有”:一没有贪官污吏,二没有土豪劣绅,三没有赌博,四没有娼妓,五没有小老婆,六没有叫花子,七没有结党营私之徒,八没有萎靡不振之气,九没有人吃摩擦饭,十没有人发国难财。爱国华侨陈嘉庚不禁感慨延安“吏治之清廉,民心之归向”,并由此断定“中国的希望在延安!”

爱国青年奔赴延安。 延安革命纪念馆供图

延安窑洞的物质生活十分清苦,但却是一个文化精神丰富多彩的世界。这里有大大小小各式各样的学校,有激越飞扬的歌声,有始终如一的希望和永远乐观的情绪。当他们用原始的纺车和锄头支撑着民族抗战时,也没有忘记对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追求。

正是在低矮的窑洞里,毛泽东同志写下大量光辉著作,使“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散发出更加璀璨的真理之光。

也是在低矮的窑洞里,建立起了延安自然科学研究院,革命老人徐特立为此写道:“科学,你是国力的灵魂,同时又是社会发展的标志。所以,前进的政党必然把握先进的科学。”

还是在低矮的窑洞里,曾经留学巴黎的青年音乐家冼星海,获得了难以想象的创作激情和灵感,写出了《黄河大合唱》的伟大经典。

当年在延安的印度友人爱德华大夫看到奔赴延安的川流不息的青年人曾赞叹:“这简直是奇迹,这是20世纪中国的耶路撒冷!”

其实,奇迹的背后,是中国共产党人铸就的延安精神,是一种以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为主要内容的革命精神。

习近平总书记非常重视延安精神,他每次到延安都充满崇敬和激动,作出过多次重要阐释和论述。年4月23日,总书记在陕西考察时说:“党中央在延安13年,形成了伟大的延安精神。延安精神培育了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

记者手记: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不懈用延安精神教育广大党员、干部,用以滋养初心、淬炼灵魂,从中汲取信仰的力量、查找党性的差距、校准前进的方向。”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同困难作斗争,是物质的角力,也是精神的对垒。延安精神是中国共产党性质宗旨和优良作风的集中体现,是伟大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内容。它属于历史,属于现在,也属于未来。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延安精神依然是激励我们坚定理想信念、筑牢初心使命的强大力量。

在“准备困难”中赢得未来

《求是》杂志记者尹霞

年4月23日至6月11日,党的七大在延安胜利召开。

这是我们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最后一次代表大会,也是我们党百年历史上会期最长的一次代表大会。

这次大会,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选举产生了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使全党在政治上、思想上、组织上达到空前的团结统一,以“团结的大会,胜利的大会”而载入史册。

此时的中国共产党,历经20多年艰苦卓绝斗争的洗礼,已经能够比较科学地认识把握中国革命的规律,对领导全国人民取得革命胜利充满了坚定信心。在这一历史转折的重要关头,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密切

转载请注明:http://www.ansaizx.com/asxxw/14183.html

网站简介 | 发布优势 | 服务条款 | 隐私保护 | 广告合作 | 合作伙伴 | 版权申明 | 网站地图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