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都市报

您现在的位置: 安塞县 > 安塞县古人 > 台湾80后美女硕士只身赴陕北蜗居窑洞

台湾80后美女硕士只身赴陕北蜗居窑洞

发布时间:2023/5/15 12:35:54

台湾“80后”女生廖哲琳,在美国硕士研究生毕业后,本该过着高薪白领的生活,却偏偏不走寻常路,半道出家拿起画笔,只身赴陕北黄土高原的魏塔写生基地,蜗居窑洞,一待就是四年。

她以黄土高原作为自己的大画室,以村民和牛驴作为自己的模特儿,创作了近千幅画,将黄土高原朴素的感动娓娓道来。

廖哲琳今年4月在西安举办了属于自己的小型画展。(记者张仕珍摄)

4月的陕北,乍暖还寒,黄土高原上春意盎然,迸发出勃勃生机。正备战中国油画院入学考试的廖哲琳,又一次来到了位于陕西省延安市安塞区的魏塔写生基地,期待在这里找到灵感,创作出一幅优秀的应考作品。七年前,迷茫的她正是从这里开启了自己的人生新路。

回想起当年哲学研究生毕业时的情形,廖哲琳说,只觉得自己学了满腹空洞的理论,生活却是一片提不起劲的空白。

年,她带着一本地图、几本能塞在口袋里的小学生画画本,和一股不知天高地厚的傻劲儿,便独自一人闯入了黄土高原这片神秘的土地,经人介绍来到这个叫“魏塔写生基地”的陕北村庄。

村民牛驴当模特

都觉得农村生活苦,但是初到魏塔,廖哲琳就被这里原生态的环境吸引,顿感所有生活的气息扑面而来。

廖哲琳旅居写生的魏塔村位于陕北黄土高原。(香港文汇报陕西传真)

“看着浑圆如土豆的村民坐在大槐树下聊天,那身形、脸蛋、表情,那下翻的厚嘴唇、黄滋滋的大门牙,还有那股憨傻粗野、生猛直率的劲,我直接就看傻了。”廖哲琳说。

还有栖息在田间的牛驴、像黄馍馍一样绵延的大山,这种自然和谐的环境让她文思泉涌,灵感迸发,她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拿起手中的画笔,就刷刷刷地画了起来。

廖哲琳在魏塔村里画牛。(香港文汇报陕西传真)

在廖哲琳看来,魏塔这些生活场景就是直接又有力的生命象征,充满质朴的人性魅力。于是,她常常跟村民混在一起,听着他们拉话(陕西方言,表示交谈),然后搬出画箱,画老乡的面庞。

尽管自己没什么画画功底,但质朴慷慨的陕北人给了廖哲琳很多机会,常常在劳动之余坐下给她当模特儿,让她练手。

坐在大槐树下给廖哲琳当绘画模特儿的魏塔村民。(香港文汇报陕西传真)

心怀感激的廖哲琳则决定与村民“同吃同住同劳动”,帮忙干点农活。虽然只是帮点小忙,但是村民们却乐呵地说,没见过像她这样勤快的年轻人。

农民房东成“画友”

除了画村民,廖哲琳也经常外出写生,因为在黄土高原这个“大画室”里,她时常能感受到天地与我共生、万物与我为一的豁达和辽阔。而在外出写生的过程中,魏塔村村民老蒋对她的关照让她感动不已。

老蒋是她的房东,早年有画家到魏塔写生时,因为他家有多余窑洞,且老蒋又热心,所以后来画家们口口相传,到魏塔时就直接住老蒋家,每天交40元人民币的生活费,包括住宿,所以对老蒋家也算是一门生意。

廖哲琳(后排左二)与魏塔村民的合影。(香港文汇报陕西传真)

但凡廖哲琳去比较远的地方写生,老蒋都会骑三轮车带她,帮着拉画箱、画架和画框。有时候怕大风把画吹走,老蒋会拔野草自制绳索,绑个大石头帮她把画架固定住;下雪天,怕廖哲琳冻坏,老蒋会在周围拔黄蒿草给她生火,然后烤个馒头给她垫垫肚子,补充热量。

老蒋在廖哲琳的影响下,渐渐地也开始懂了点门道,有一天居然也拿起画笔,在一张废弃的小纸片上画出了人生的第一张画。周围村民打趣地说:“老蒋也成了画家,耍美了。”

廖哲琳却觉得老蒋是真的有绘画天赋。在她的鼓励下,老蒋成了她亲密的“画友”,两人一起外出写生,画山、画驴、画人,虽没有章法,却自然而然。

廖哲琳(左)与老蒋一起画画。(香港文汇报陕西传真)

后来,老蒋对画画也越发地痴迷,甚至效仿起廖哲琳做“流浪画家”,当夏季写生基地没住客生意或农活时,老蒋就到山西、内蒙古等地边打工边画画。

在廖哲琳的新书《信天而游》中,附录二十多页的内容,满满都是老蒋的画作。廖哲琳说,老蒋确实画得不错,这种方式也算是对“画友”的一种肯定吧。

绘画生活点滴记录瞬间感动

求学时期的廖哲琳是老师和同学们公认的“学霸”。台湾大学哲学专业毕业后,她又考入美国一所大学攻读哲学硕士研究生。她的父母一度以为,女儿以后应该会在大学里面做个学者,却未曾料到,女儿会剑走偏锋,走上绘画的道路。

初到陕北时的廖哲琳。(香港文汇报陕西传真)

硕士毕业后,廖哲琳回到台湾,做过英语老师,也做过新闻记者,但都市生活对她来说却是一片提不起劲的空白,她始终觉得自己空有满腹空洞理论。直到后来,她开始写生画画——这个她从小就喜欢的消遣,突然间让她觉得像是在纸上发现了新大陆。

“画画就是在触摸这个世界。”廖哲琳说,她在台北的车站、公园,看到喜欢的就画下来。后来,她读到当代著名画家石鲁的故事,这个当年20岁的小伙子放弃大笔家产,只身一人跑到陕北,跋山涉水,全副武装搞起实地写生,感染了一代又一代艺术创作者。“这才是年轻人该有的样子啊!”廖哲琳心生向往。

出书办画展“修炼”艺术情怀

到魏塔后,廖哲琳每天要打理的尽是生活最基本的吃喝拉撒,看到的尽是村里人的喜怒哀乐与生老病死。“物质条件的不便让我半个月才能洗上一次澡,但长年累月的积淀却让我领教了黄土文明的洗礼。”廖哲琳说,生活里活生生的血与肉,让她明白画画的意义无非就是记录生活里的点点滴滴,感受每一个瞬间的感动。

廖哲琳画笔下的陕北风情《犁地》。(记者张仕珍摄)

从自我寻找到自力更生,从自力更生到自我改造,画画成为了廖哲琳自得其乐的事情。年,在魏塔“修炼”两年之后,廖哲琳在延安和台北举办了属于自己的画展。去年底,她又在大陆和台湾分别出版了《信天而游》和《种画的人》两本书,黄土高原和她的故事就这样传播开来。

感悟生命喷张追寻艺术之根

陕北的民间艺术如今在国际舞台上大放异彩,陕北民歌《信天游》、安塞腰鼓、陕北剪纸名扬中外,这也让廖哲琳格外感兴趣。

廖哲琳背村里小孩。(香港文汇报陕西传真)

“满天星星一颗明,天底下我就挑下了妹妹你一个人。”不自觉地,廖哲琳哼起了这首《信天游》。四年时间里,她学会了不少。

她说,尽管身处贫瘠的大地,但是陕北人却从未埋没自己,他们总是怀着满腔的激情,毫不保留地向天地呐喊,展现最鲜活的生命。

“《信天游》,是人在极度苦闷之中发出来的呐喊;陕北腰鼓,是人用手舞足蹈来积极响应闷不吭声的黄土地;陕北剪纸,则是用刀剖心剖肚,把汩汩血液与浓情注入到未断的纸片里......”

廖哲琳在画被白雪覆盖的黄土高原。(香港文汇报陕西传真)

她说,在现实生活中,这是一群如土地如黄沙再也平凡不过的小人物,然而他们迸发出的艺术活力却像脱缰的野马,粗野奔放,自由不羁。这也是为什么他们可以在中国传统文人墨客讲究雅致品位的高雅艺术中杀出自己独特的文化之路,然后再将这种艺术和精神渗透到生活的点点滴滴。

冀台青用全新目光发现大陆机遇

在魏塔待了近四年之后,廖哲琳又到过大陆的许多省市参访交流。大陆幅员之辽阔、人文历史之丰富多彩、经济社会发展之迅速,让她感慨良多。

廖哲琳在陕北。(香港文汇报陕西传真)

今年3月,大陆推出《关于促进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简称“31条”),使台湾同胞在大陆学习、创业、就业、生活都将受到与大陆同胞同等的待遇。廖哲琳称,这无疑是台湾青年了解大陆、到大陆发展的绝佳时机。

“希望更多的台湾青年能够到大陆走一走,看一看,寻找新的发展机遇和空间,开创更加美好的人生。”廖哲琳说,“只有到达一个地方,用自己的眼光去看,去思考,你才能知道这个地方到底适不适合你发展。”

因画结缘收获爱情

尽管廖哲琳蜗居在黄土高原的穷乡僻壤里,但爱情还是如期而至。原本计划环游中国的画家小刘途经魏塔,一眼便相中了这个台湾姑娘。经过不到一年的相处,两人得以终成眷属。

廖哲琳说,先生是黑龙江哈尔滨人,原本要环游中国,先自驾游去了山西,后来到达陕西时有点累了,就在网上搜索陕西的特色民俗,刚好就看到了她的博客,也看到了她的画。“他喜欢我的画,就来到了魏塔。”

廖哲琳的画《老蒋一家团圆》。(记者张仕珍摄)

四川美术学院科班出生的小刘跟廖哲琳有着说不完的话,他跟她聊梵高,讨论夕阳的大师,久居大山的廖哲琳感受到了突如其来的文明,似乎也有许多话要讲。两人一起出去画画,经常PK谁画得更好,开朗的小刘还时不时唱上几句《信天游》,爱情就这样悄悄来临。

冬天在冰冷的窑洞里画画时,“小刘就拿一个枕头用塑料袋包起来,放在我脚底下垫着,怕寒气伤到我。”廖哲琳觉得,彷佛自己是头在漫漫沙漠中走了很久的狮子,遇到了一摊如此清澈的水,这水就是为自己准备的。

当廖哲琳决定写书记录自己的几年陕北时光时,小刘也给了她很多建议,“是他帮助我唤起了许多第一次去魏塔的印象。”廖哲琳说。

他们经常一起外出写生,在哈尔滨的那一年,他们画美丽的松花江和粗犷的东北汉子;在台湾那一年,他们在写生的同时,也教当地的小孩画画。对于下一站,廖哲琳说,去哪里不一定,但肯定离不开画画。

精彩推荐

NEWS



转载请注明:http://www.ansaizx.com/asxgr/14206.html

网站简介 | 发布优势 | 服务条款 | 隐私保护 | 广告合作 | 合作伙伴 | 版权申明 | 网站地图

当前时间: